寒地百姓吟
孟郊〔唐代〕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贫苦百姓没有炉火而烘热地面睡觉,夜半冻得无法睡,只能站着挨冻,苦楚呼号不已。
似箭的寒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带着呼啸风声像棘针一样刺入肌骨。
到了凌晨霜气袭来,冲破四壁而入,那冷酷的苦痛无处可避。
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烹烧食物的香气到天亮时还氤氲不散。
受冻者愿化作扑灯蛾,宁愿被烧死也要冲向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
可惜富贵人家的灯烛也被纱罗所阻挡,千万次飞越也无法挨近。
飞蛾终于倒头落地而死,死后还有被跳舞嬉戏的富贵者所践踏。
那些嬉闹践踏飞蛾的人是谁呢?凡是正直的人听了以后,都会为此悲愤郁积。
赏析
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
全篇立意,可用杜甫两句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席地而眠。本该像今天北方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可他们没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冰冷的冻土上。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半夜皆立号”五字,非常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无数啼饥
简析
《寒地百姓吟》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用的是赋体,从头至尾,娓娓道来中唐时代残酷的现实。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饱含极度惆怅、失意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可见此诗当为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中作于洛阳,时作者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0-30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19-421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同为苦吟诗人,并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814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诗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代表诗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426篇诗文 ► 219条名句
月夜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唐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