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媭砧课诵图序

王拯 王拯〔清代〕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归,以迄于今,顚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奄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媭砧课诵图》,是我在京城为官时候请人所画。我在京城任官时,嫁给刘家的姐姐在男家奉养她年老的婆婆,不能前来京城接受弟弟的供养。现在她婆婆去世了,姐姐又到广州去依靠嫁给宁氏的二姐处寄居饮食度日,这样来京城又受阻于远途难行。我从开始做官时就立志向回归南方,然而到现在,颠沛困顿、神情恍惚,被许多琐碎的事情拖累自己,因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心志。

  回想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来依靠姐姐。姐姐恰巧刚刚守寡,再丧失了自己的遗腹子,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她家的屋后有个小园有几丈宽,茂盛的树木遮盖着它。在树木之后,有屋二间,姐姐带着我居住于这里。我长到十岁以后,到私塾拜师求学,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王拯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又丧母,家境较为贫困,他的童年生活,主要由姐姐教导与督促,因此,姐弟间也就具有一种特别亲密的感情。后来到三十岁时,他已经在京城做官,一面感于自己的学业日益荒怠,一面又回想到这段童年的受教生活,便请人绘了一幅图画,并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和鞭策。这篇文章和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一样,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对于子弟童年时代的学业以至品德教育的重视,从而收到家庭教育方面的良好效果。

王拯

王拯

(1815—1876)清广西马平人,初名锡振,以服膺宋包拯,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通政使。同治时屡疏论军事形势及善后之难。工古文,常与梅曾亮相切磋,所作渊雅古茂,为世所重。有《龙壁山房文集》。►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朱彝尊 朱彝尊〔清代〕

贺六浑来,主三军队,壶关王气曾分。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想香姜、古瓦犹存。琵琶何处?听残《敕勒》,销尽英魂。
霜鹰自去,青雀空飞,画楼十二,冰井无痕。春风袅娜,依然芳草罗裙。驱马斜阳,到鸣钟、佛火黄昏。伴残僧、千山万山,凉月松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薄幸·咏疟

贺双卿 贺双卿〔清代〕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赵翼 赵翼〔清代〕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