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村五绝

苏轼 苏轼〔宋代〕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篱茅屋盖在溪水畔,春天到来时,山村里漫山遍野都是鲜花。
太平盛世没有一定的标志,炊烟升起之处都是农家。

春雨蒙蒙中听见鸡鸣犬吠,人生一世在哪里不是生活呢。
只要放宽盐禁,使百姓生活好起来,他们就不会带着刀剑出去贩盐,愿意在家乡辛勤耕种了。

如今人们生活困顿,七十岁的老人还腰插镰刀去山里割竹笋和蕨菜充饥。
人们不是因为听韶乐忘了饭菜的滋味,而是山中百姓无盐下锅。

拄着手杖带上饭食匆匆出门去了,把借来的青苗贷款转手就花给了官家。
农民一年当中有大半年在城里赌钱消遣,跟在大人身后的小孩儿反倒学会了城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巡行属县,于新城道中经山村,赋此五绝。作为一个地方官,苏轼亲眼看到“新法”为害乡村,看到王安石所深爱的农民们并没有从他的“新法”中受利,如实地写在诗中。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华等编译.东坡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146-147

简析

  《山村五绝》是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集中而尖锐地反映了北宋朝廷实行新法后对农村造成的巨大危害,显示出诗人高度的写实精神和深沉的爱民之情。这五首诗结构完整,多用反讽,第一首具有总纲的性质,从政治理论上否定“新法”;中间三首具体批评“新法”;最后一首表明自己的不合作态度。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3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劝学诗

朱熹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李之仪〔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吴潜〔宋代〕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