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李群玉〔唐代〕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姑洲的北面云水那边,二妃的悲态哟依旧俨然。
野庙对着湘江春犹寂寂,古碑磨了篆刻草自芊芊。
旋风在夕阳下吹着香草,斜月笼罩深山啼着杜鹃。
仍像愁眉不展遥望虞舜,九疑一片青翠远隔湘川。
注释
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北四十里的洞庭湖边,是当地人民奉祀湘水女神即传说中帝舜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
小姑洲:一作“小孤洲”、“小袁洲”,黄陵庙南的洲名。
浦:水边。
二女:指娥皇、女英。相传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追踪到湘水边,举身赴水而死。
俨然:活像,栩栩如生。
草芊芊
创作背景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葬在江南的九疑山。《水经注·湘水》等又先后将故事发展成为娥皇、女英,因为追踪舜帝,溺于湘水,遂“神游洞庭之渊,出人潇湘之浦”。这样就给原来的传说加深了神话与悲剧的色彩。后世人们更将湘竹上面的斑斑点点,想象成为二妃远望苍梧,临江恸哭的泪痕。李群玉写此诗,也是借助这一绵绵长恨的故事为背景的。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暮春,诗人蒙冤离京南归,途经黄陵庙,心绪悲凉,故触景生情,作诗写湘灵之怨而倍增伤感。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霍有明·唐诗精品附历代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07
2、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
赏析
李白的《远别离》曾以雄奇奔放的古诗歌咏了这个古代悲剧,李群玉则代之以清丽婉转的今体。所写境界不同,风格亦异,而都能激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此诗中四句极 写野庙当前环境的寥寂凄清,与首尾两联之将读者带到想象中遥远的古代和远方的描写结合得极为巧妙。
此诗在构思上,是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为对照,在结构上则以诗人凭吊黄陵庙的足迹为线索布局,从而步步深人地表现了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而岁月空流,人世凄清的悲苦情绪。
首句“小姑洲北浦云边” ,交代了祠庙的地点与位置。“浦云边”三字表明诗人从远处走向黄陵庙时所见到的云水相映颇为荒凉
简析
《黄陵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交代了黄陵庙的具体位置以及庙中两位女神的雕像情况;颔联描写的是黄陵庙周围萧条的景象;颈联描述黄陵庙夜晚的景致,造出一个悲凉的意境;尾联再次对二位女神的雕像进行描述,与首联相互照应。全诗用词寥寂凄清,在情感的表达上,该诗情景交融,通过诗人所见的情景抒发对娥皇与女英两位女神的同情,流露出深深的感伤;此诗构思也较为独特,诗中将现实的写景与升华故事相结合,使全诗的感情色彩十分浓烈,形成一幅美丽凄婉的画面。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246篇诗文 ► 26条名句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唐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无题·八岁偷照镜
李商隐〔唐代〕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