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苏轼〔宋代〕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天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分时节,春雪纷飞的景象真罕见;一半绽放的桃花、李花都承受不住它的寒威。
雪花应该感到惭愧,怕落地之后被梅花识出来;就只好化作漫天飞舞的轻薄柳絮。
雪花不管司春之神专门负责春天之事;所以才将新奇精巧发挥成机谋。
从今以后,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更加难以预料;即便天气越发暖和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衣物啊。

注释
入:过了。
省:回省。
稀:少,少见。
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桃花)和梅花相比应该惭愧自己见识短浅。
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春分(3月14日)后的一场雪,时苏轼左迁杭州通判。王安石变法,苏轼被稀里糊涂地卷入了变法,被纳入守旧派中,由于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争斗,变法运动就演成了党派之间的群斗,甚至发展到诬陷攻击、栽赃陷害的程度。苏轼清醒地看到,如果继续这样混战下去,必将重蹈庆历覆辙,于是主动上书朝廷,要求贬官杭州,这当然也是新派求之不得的事情。在熙宁三年,苏轼便出任了杭州通判。

简析

  《癸丑春分后雪》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就事论事,并不旁及别的事物;后四句借题发挥,暗含改革派图谋陷害诗人的意思,先是指责“不分东君”可以理解为王安石等执政者,那么“造物”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无疑。全诗蕴藉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皇帝的不满和幽怨,抱怨当权者们耍阴谋陷害忠良。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1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横塘

范成大 范成大〔宋代〕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张元干〔宋代〕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