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陈子昂〔唐代〕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方边塞把白云都隔断,春天里明月刚刚升起。
面对这美酒相伴的夜晚,离别的忧愁却满在心头。
清凉的露水沾满了花瓣,屋檐下水滴叮咚,更显空寂。
思念你时想送些什么?我愿呈上一份议论政事的奏书。
注释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沥:形容滴水。
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赏析
此诗开篇“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两句着力写景。前句描绘对前路的展望,属虚写;后句刻画眼前的景象,为实写。这一联在形式上构成对仗,内容上既点出诗题中的“春夜”,又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高远的情怀。随后“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两句,即便身处良辰美景,可满是离别的场合里,所有景致都显得黯淡,此处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第五、六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这两句与前一首诗的第五、六句意境相近,均以寓情于景的方式,从景物刻画中透露出人物心境,传递出朋友间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末尾两句,诗人自豪地对友人表明:“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这既说明他此行的目的并非其他,而是要向朝廷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此诗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景,虚实结合;颔联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颈联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尾联表明诗人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整首诗虽略有离别的伤感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倾吐了诗人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送僧归日本
钱起〔唐代〕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牡丹
徐凝〔唐代〕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