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诗中,韩愈认为最值得怀念的是贾岛对于诗歌的刻意追求,因而总结其创作经验,并大力加以颂扬。人们常说韩愈傲慢,这只是一面;提携青年,奖掖后进,态度谦逊得很,这是他的另一面。当时他的官位不高,却是执掌文坛牛耳的风云人物,而贾岛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人物。但他却慧眼识英雄,对这个三十出头的青年诗人推崇备至。他平生报斥佛老,为什么又与和尚诗人交朋友呢?其实,这就是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所说的“爱僧辟佛”的意思。他是从政治上思想上批判佛老的,而对具体的和尚道士,特别是其中有才华有个性的人物,他却广泛交往,相互切磋。从他对贾岛的态度,也可看出他的胸襟还是比较开阔的。
诗分三段。开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4篇诗文 ► 175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