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色中的庭院里,纤细明月悬于夜空,曾与那人絮语绵绵,醉意也慢慢淡去。如今,心上人已许久未曾前来相见,真不知他那颗心,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旧日的愁怨、新来的欢好,过往的情意、眼前的怨怼,缠缠绕绕交织在一处,既说不明白,也理不清爽。又有谁能看见我满心忧思牵挂,漫漫长夜无法入眠,脸上红泪不断,将那珊瑚枕匣都浸湿了。

注释
纤:细小。
语密:缠绵的情话。
翻:反,却。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泫(xuàn):流泪。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中华书局,2004年05月第1版:第4页

赏析

  这首词的开篇两句“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是对往昔情事的追忆。彼时恰逢黄昏,一弯新月笼罩着整个庭院,虽无“落霞孤鹜”的景致,却有“长天秋水”的清幽。词人多半因心怀牵挂,才借酒解愁,可恋人竟翩然到访、欣然相伴,轻声诉说着绵绵情话,情意缠绵悱恻,原本浓重的醉意,也被这份缱绻驱散到了九霄云外。这份回忆的甜美,恰似饮下甘醇的醪酒。这大抵是因为富贵人家本就有迟眠晏起、以昼为夜的习惯,况且纳兰性德身为贵公子,白日需在书房苦读,还要修习骑射,待他从外归至内宅时,天色已近傍晚,因此他笔下的诗词,多以“夜景”为题材。

  其后一句“知否那人心”,将词人从美好的追忆中拉回残酷的当下。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据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纤月”’见载于《今词初集》,则作期不晚于康熙十七年,乃词人为怀念心上之人而写的一首词,但具体所怀之人,现已不可知。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

简析

  此词是词人站在女子的角度,写思妇之情怀,全以女子的口吻、心思来描写,先写其回忆旧情之甜蜜,后写现实景象之残酷,亦用两者之对比,极好地表现了思念丈夫的妻子从等待到失望的情绪,间接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伤。全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内心的悲伤及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回忆的甜美,如饮醇醪。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2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开到九分

叶燮 叶燮〔清代〕

亚枝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