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迈《夷坚志》载,有个诗人叫曹道冲,在京城卖诗,凡有命题,挥笔立成。有人特意给他出难题,请他写首描写浪花的绝句,限用“红”字韵。曹道冲作不出,请来人去找学士王寀。结果王寀欣然捉笔,一挥而就,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环境,说一江秋水,万里晴空,为浪花铺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因为是秋水,“潦水尽而寒潭清”,所以是蔚蓝的;因为是秋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天也是蔚蓝的。天光水色,交相互染,连成一气,所以诗用了个“浸”字,仿佛水浸入寒空;同样,也是说天浸入秋水,下文夕阳染红秋水也就顺理成章。次句为这静谧广阔的背景增添情趣,说渔舟上一曲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传扬。这样一写,为整个画面加入了声响,使人感受到浓重的秋晚中美妙的意境,又以“晚风”若不经意地带出时间,为下两句预设地步,勾引出下面的夕阳、浪花来。
上两句,已经为正面写浪花做好了一切准备,很得咏物诗烘托渲染的意趣,到这时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