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

苏轼 苏轼〔宋代〕

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这一生本来就轻视其他人,到了晚年又有谁会挂念我这老人呢?
自己多次因言辞机敏而遭诬陷,就像马援遭 “薏苡之谤” 般蒙冤;只能姑且用“芎藭” 这类事物委婉表达情感。
我的儿子尚可劝勉,堪比陶渊明责子的境况;我的妻子却比冯衍的妻子贤德不少。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贫穷,我会说这是上天赋予的境遇,并不是因为被贬谪才开始贫穷的。

注释
晚岁:晚年。
薏苡:指薏苡之谤,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比喻蒙受不白之冤。其核心语义源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以薏苡祛瘴,归朝时载回一车作种,死后被诬陷为私运珍宝,致家族蒙冤不得归葬,后经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七言组诗中的第五首。

简析

  这首诗藏着苏轼晚年的心境,“轻馀子” 见其素来的孤傲,“晚岁念此翁” 又透露出几分寂寥,“薏苡”“芎藭” 暗用典故,悄悄抒发遭人谗言的愤懑。但他转而以 “子同元亮”“妻胜敬通” 念及家人的慰藉,末句 “贫非迁谪始” 更抛开迁谪的怨怼,以 “天所赋” 的豁达消解境遇之苦。字句间没有颓丧,只剩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尽显东坡先生的风骨。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苏轼〔宋代〕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 朱熹〔宋代〕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梳楼

蒋捷 蒋捷〔宋代〕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