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嫩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凄切秋风已起,天气渐凉,远游之人仍未归来,不免牵肠挂肚,更添离别感伤。想来此刻塞外已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而飞往江南的北雁,却迟迟未至。
昔日嫩脸已衰,如芙蓉凋零;新画的眉黛,也像杨柳叶般失了往日色泽。她见秋日众芳摇落,睹物思人,满心悲戚,只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绪,又有谁能知晓?

注释
玉胡蝶:原为唐曲,后用为词牌名。有小令和长调两格。小令最早见于《花间集》,即此词。《金奁集》入“仙吕调”,四十一字,前阕四句四平韵,后阕四句三平韵。
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古人常因求学、经商或赴职所而别离故土,客居他乡。
塞外:边塞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上阕以萧索秋景为底色,层层渲染离别之悲,整体呈现“双起单承”的脉络。开篇两句一忆往昔离别、一写今日盼归,迅速切入题旨:“秋风凄切伤离”既以“伤离”二字总领全篇,又借“秋风凄切”的肃杀之景,直接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寒凉与孤寂;“行客未归时”则点明“伤离”的根源——天已转凉,远人仍未归,这份惦念与牵挂,藏着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看似平淡的表述,实则语间酸楚,韵致悲切。紧接着,词意由“未归时”自然延伸,转入对女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描摹,以托物寓情之法写尽思远之情。她任由思绪飘向远方,揣测行客的踪迹:对方或许已至塞外,那里天寒早至,此刻该是衰草遍野、一片枯黄;而江南的大雁,却迟迟未到。“塞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战乱不断,思妇征夫的相思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8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5-77

简析

   此词描写女子于秋风萧瑟之时,触发对塞外征夫的相思之情。词的上阕渲染凄凉的秋景氛围以衬托离别的悲伤;下阕刻画思妇因伤离别而导致的身心之苦。全词以萧索的秋景衬托离情,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凄楚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415篇诗文 ► 48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言 一作:此中)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终南山

孟郊 孟郊〔唐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战城南

李白 李白〔唐代〕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