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思辨行
子思〔先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中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注释
博学:广泛学习。
审问:详细地问。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审: 详细,慎重。
慎思:谨慎地思考。
明辨: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
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弗:不,无。
措:停止,罢休。
简析
此文阐述了治学的严谨态度与实践精神。从“博学”到“笃行”,每一步都强调深入、不懈的追求。对于未学之知,若学而不能掌握,则不放弃直至精通;对于未明之理,若问而不得解答,则持续探寻直至明了;对于未思之惑,若思而未得其解,则坚持思考直至通透;对于未辨之疑,若辨而不明真相,则继续辨析直至清晰;对于未行之事,若行而不够笃定,则坚持实践直至圆满。这种“学问思辨行”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认识和修养的方法,剖析了学习、寻向、思考、辨析及最后付诸行的过程。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佚名〔先秦〕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