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面的黄沙满鬓的烟尘,不画蛾眉脸颊也销尽红殷。
凄凉愁苦辛劳得面黄肌瘦,如今倒真像昔画像中人。

汉家使臣返回时请他代为传信,何时能用黄金为我赎身?
若是君王问起我的容貌,不要说不如在汉宫那样风采动人。

注释
王昭君:即王嫱,字昭君,汉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选入后宫。
胡沙:胡地沙土。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通称。这里指匈奴。
残黛:女子年岁渐大,或心情忧郁,则少妆饰,眉毛草草而画。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妇女以黛画眉,使之明整修长。
憔悴:形容人面庞黄瘦的样子。
画图:据《西京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诗题下原有自注:“年十七。”可知这组诗作于贞元四年(788),诗人时年十七,其时到长安未久,但已得顾况扬揄,声名噪起。诗人写这类诗,是惜古题翻新意,不一定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怀。王昭君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她远嫁匈奴,对胡汉和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尔受到诗人的青睐。自晋朝石崇作《明君辞序》后,历代均有不少咏昭君的诗篇。同情王昭君者有之,谴责毛延寿者有之,讽刺汉元帝者亦有之。这组诗就属于前者。

参考资料:完善

1、 秦似.唐诗新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548-549
2、 黄益庸.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神童诗(上).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87-90

赏析

  第一首诗,诗人以瑰丽想象重构昭君出塞后的生命图景,通过极具张力的外貌描写,展现绝世佳人从汉宫明珠到塞外胡妇的命运转折。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初入宫时“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其绝代风华令汉元帝惊为天人,却因画师毛延寿的恶意丑化而错失临幸机会。待真相大白时,昭君已踏上和亲之路,元帝悔之晚矣。然诗人笔锋陡转,将历史定格在朔风凛冽的漠北:曾经“柳眉翠黛”的汉宫娇娥,如今满面尘沙浸染岁月风霜,双鬓凝霜暗喻辛劳愁苦;昔日“红云映颊”的明媚容颜,终被塞外苦寒消磨殆尽,竟与毛延寿笔下那幅丑化画像惊人相似。这种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不仅暗含对命运弄人的深沉喟叹,更通过“画图”意象的双重指涉(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咏王昭君的诗作都在昭君的容貌上作文章,前一首写昭君落入胡尘后憔悴不堪,后一首则描摹她哀求汉使替自己隐瞒容貌衰变的悲态,突出了昭君的归汉心切和作为玩物的低下地位,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怀才不遇者的惋惜。这组诗以想象的笔法,对人物的外貌、神情描摹得细致入微,且构思巧妙,曲折尽情,足堪讽咏。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90篇诗文 ► 187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阶怨

李白 李白〔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水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赠

元稹 元稹〔唐代〕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高适 高适〔唐代〕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海月 一作:明月)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版本一)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版本二)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