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借书
佚名〔明代〕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景清为人洒脱注重气节,乡试考中后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住在一起的同学收藏了一本罕见的珍贵书籍,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 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借你的书。”那个书生不服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学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 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注释
选自《泽山杂记》,
简析
文章开篇即点明景清的性格特征,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接着通过描述景清向同窗借书被拒、再次请求并约定归还时间等细节,逐步推进故事情节;最后,景清在官员面前坦然承认借书之事,并笑言此举仅为戏谑,化解了双方的矛盾。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景清的豁达与机智,更凸显出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在困境中不失风度的君子之风。
空城计·节选
《三国演义》〔明代〕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登岳阳楼望君山
杨基〔明代〕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蝉与鸲鹆
《叔苴子》〔明代〕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唯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