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
苏轼〔宋代〕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向来不精通围棋,曾经独自游览庐山白鹤观时,道观里的人全都关着门在白天睡觉,只听到围棋落子的声音回荡在古松与流水之间,心中感到十分愉悦,从此便想学习围棋,但始终未能真正掌握其精髓。我的儿子苏过略懂围棋,儋州太守张中每天陪他下棋,我也坐在一旁观看,即使看上一整天也不会厌倦。
庐山的五老峰前,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
茂盛的长松下荫凉的庭院,清风和煦,阳光正好。
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
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
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
简析
《观棋》是一首四言古诗。词前小序自述不解棋艺,却在庐山白鹤观中偶遇棋声,于古松流水间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与启迪,萌生了学棋的念头。此诗先构建出一个幽静而美好的环境背景,为下文棋趣的展现铺垫氛围;接着以垂钓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棋艺乃至人生的看法:不在于胜负得失,而在于过程中的享受与领悟;最后通过儿子对棋艺的粗通,以及自己虽不精通却能终日观棋不厌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乐趣在于随遇而安、悠然自得。整首诗笔触清新淡雅,描绘了一幅超脱尘嚣、沉浸于自然与棋趣之中的生活画面。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1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初到黄州
苏轼〔宋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东溪
梅尧臣〔宋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宋代〕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