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韦左丞丈济

杜甫 杜甫〔唐代〕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左丞的职位频频空着以待贤能,直到今年得到了您这位年老而有名望的学者。
您出自宰相门第,像精通经术的汉代韦贤父子那样为朝廷所需。
当时的舆论称许您的父辈,遗憾的是您的兄长早离人世。
他的坟上长着隔年的荒草,您通往凤池的道路畅通无阻。
我虽是个安于命运安排的人,却也深虑自己不再年轻。
家里人也在为我的晚年生活而忧心,唯恐岁月就这样地在泥泞中度过。
我不是为自夸余力来干谒您,只因当此岁寒之际仍得到您的顾遇,故虽值暮年还是企盼您的举荐。
我是一匹老马而犹存千里之志,我是一只饥鹰只待您的一声呼唤。
倘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冬天,时杜甫在长安。韦济,天宝七载迁尚书左丞入京。

参考资料:完善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31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5

赏析

  此诗赞誉韦济出身相门,为相最宜。自叹穷老不遇,渴望得到韦济的提拔。诗分三段,前二段各八句,后四句为第三段。首段从左丞之职,叙出韦家门第。次段言穷老而受知于韦济。末段有望于韦济之汲引。前半都是称颂的话,后半自叹穷老不遇,渴望对方大力提拔。诗中“衰容岂壮夫”,说自己已经衰老,“家人忧几杖”,说家里的人在急着为他养老作准备。其实,当时他才三十七岁。这不是倚老卖老的随便说说,而是他心灵的真实感觉,他感到自己的确已经衰老了,转眼之间,壮年已经过去。这都是缘于天宝五载(746年)李林甫操纵的骗人的考试。由此可见,这次应诏就选的失败,对杜甫精神上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他从南到北,四处漫游,满以为一举成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赠韦左丞丈济》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前半部分都是称颂的话,从左丞之职,叙出韦家门第;后半部分自叹穷老不遇,渴望韦济大力提拔。全诗情感沉郁,可从中知道此次应诏就选的失败,对诗人精神上的打击极其沉重;他不得不强打精神,硬着头皮,忍受冷嘲热讽,面对惨淡的人生,奔走于长安富家权贵之门,为当前的生计、将来的出路乞求帮助。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风·燕昭延郭隗

李白 李白〔唐代〕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蜀相

杜甫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干行二首

李白 李白〔唐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