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秦觏
陈师道〔宋代〕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疾风卷过,吹散雨云,明净的江面之上,绚丽晚霞悠然飘荡,我将船泊在岸边,系紧船缆,只见树丛间的祠庙四周,一群群寻栖的乌鸦盘旋飞舞。
今日恰逢九九重阳,我举杯欲饮,却不胜酒力,只叹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往昔十年漂泊,寄人篱下,每逢佳节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终究是辜负了故乡的菊花。
登高远望,我心与你相伴,难忘当年的风流潇洒。如今虽已年老,逢此良辰,对你的怀想之情却越发浓烈。
如你秦觏这般少年豪俊,逢此佳节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嬉戏?挥笔写下“风吹落帽”般的诗篇,定能胜过当年的孙盛与孟嘉!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赏析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经苏轼、傅尧俞等人举荐,诗人以布衣身份出任家乡徐州的教授。还乡赴任途中恰逢重阳,想到数载漂泊异乡的流离生活即将落幕,他心中满是欣慰;但念及与自己“潦倒略相同”的好友秦觏仍客居京师,又生出几分惆怅,遂作此诗寄友,既抒自身感慨,也勉友人奋发。
诗歌开篇以景入笔,“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描绘了黄昏泊船之景:急风散雨,晚霞映得江面波光粼粼,水边祠庙旁,暮鸦已开始聚集。见此祠庙,诗人才惊觉当日是重阳。佳节本应饮酒赏菊,他虽有“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兴致,却“九日清尊欺白发”,三十五岁的年纪已不堪酒力。这“白发”并非真老,而是“十年为客负黄花”的漂
创作背景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诗人的家乡。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好友秦觏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怅。于是他以诗寄友。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历代友情诗鉴赏:海内存知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54-156
简析
《九日寄秦觏》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从眼前实景下笔,描绘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写其旅况之萧条;颔联即景生感,叹十年重阳不胜杯酌,更无赏菊之事;颈联写对秦觏的怀念之情;尾联是祝愿与鼓励之辞,希望秦觏能意气风发。这首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巧妙地将吟诗、饮酒、赏花、登高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由己之牢落不偶,望秦能意气风发,体现出二人深厚的情谊。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810篇诗文 ► 111条名句
春游
陆游〔宋代〕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宋代〕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