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本是在孟诸泽畔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就该是闲适自在生活。
宁可在草野间狂放高歌,怎能甘心在尘世扰攘中做个卑微小吏?
当初只说小城邑没什么事可做,可一进官府,每件公事都有规定的期限。
跪拜迎接长官时,心都要碎了;奉命驱策百姓时,更让人满心悲戚。
回到家中向妻儿诉说心中苦楚,全家却都笑我如今这般小题大做。
谋生本就该靠田里的庄稼,世间的人情世故,不如都付与东流水抛却不管。
梦里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因身负君王之命,我仍在原地徘徊无法归去。
如今才知道,梅福忠心进言却徒劳无功也不过是白白如此,转而想起陶渊明洒
在封建社会里,县吏一方面履行着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另一方面却又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对百姓的压迫之中。这首诗便刻画了诗人任职期间,在做 “拜迎长官”“鞭挞黎庶” 这类奉迎上司、欺凌百姓之事时,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从侧面反映出安史之乱前夕,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社会现实。
诗的开头四句格调高亢激越,是诗人压抑许久的情感骤然爆发的体现。县尉本是 “从九品” 的低微官职,负责的不过是抓捕盗贼、查察奸邪这类事务。对胸怀不凡抱负的有志之士而言,自然不愿沦落风尘,屈就这样一个卑微的小官。他不禁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此处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在随性的日子。
天宝八载(749年),高适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中第后,却只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大失所望。《封丘作》一诗就是诗人任封丘县尉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天宝九载(750年)秋高适在封丘任上送兵到蓟北至天宝十载(751年)春天返回期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