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许多车辆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许多车辆来送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许多车辆迎送她。
注释
维:发语词。
鹊:喜鹊。
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
居:侵占。
归:嫁。
百:虚数,指数量多。
两:辆。因为车都有两个轮子,所以称“两”。
御(yà):同“迓”,迎接。一说陪侍。
方: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关于此诗诗旨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这个观点又分两种意见:(一)这首诗是诗人代新郎言说,表达了诗人对男子的同情。喜鹊搭好了窝,鸠来居住。新郎准备好了房子,新娘来居住。以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此说以姚际恒为代表。姚际恒《诗经通论》言:“按此诗之意,其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与居者,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姚氏之说,尊者甚众。但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背景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三、鹊与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这首诗也可能只是一个与婚礼毫无关系的路人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2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7
简析
《鹊巢》是一首四言诗,为一首描写婚礼的诗,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婚礼的过程。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知,此诗所写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都以鸠居鹊巢起兴,每章只更换了两个字,三章诗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再现了新婚喜庆的盛况,其音韵和谐,富于画面美。
黄鸟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彼苍者天 一作:彼苍天者)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彼苍者天 一作:彼苍天者)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彼苍者天 一作:彼苍天者)
宣王好射
吕不韦〔先秦〕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风雨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