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王勃〔唐代〕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别后的落寞慢慢漫进我的心间,客居异地让我面容变得憔悴不已。
夜里难以入眠,只能在月色之中抚琴自解,这般相思情意要到何时才能终结?
注释
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
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调:整理。
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参考资料:完善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简析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点明写诗的缘起;次句直写乡愁之苦;三句说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末句说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整首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生动摹写出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的情状。
创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组明确标明思友的诗歌,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这年晚秋,王勃从梓州来游成都,这三首诗即作于深秋淹留蜀中时。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2、
张培培.王勃诗歌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3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备受煎熬的状态,内心焦虑不安,神色也日渐憔悴,即便以弹琴的方式寄托心绪,终究还是无法排解心中的苦楚。
开篇“久别侵怀抱”一句,直接点出了这首诗的创作缘由。长久离别催生的孤独之感与思乡之情,缓缓渗入诗人的心怀——既占据了他的身心,更弥漫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使他深陷这份愁绪无法解脱。
正因这份久别之思渐渐侵入并填满心怀,才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思乡的苦楚,竟已深重到这般地步。排解这份愁绪的方式之一,便是“月下调鸣琴”——在思乡之情最为浓烈的夜晚,调试琴弦,借弹唱来抒发心绪。
然而,从下一句“相思此何极”便能看出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5篇诗文 ► 423条名句
山居即事
王维〔唐代〕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唐代〕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