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三五夜
元稹〔唐代〕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月亮西下到西厢房的时候,当你看到我房间的门是虚掩的、半开着的时候,才可以进来。
当我看到门外院墙上花的摇动,还以为是美人(张生)到来了。
注释
拂:轻轻檫过。
玉人:情人,这里指张生。
创作背景
崔莺莺是唐代元稹撰小说《莺莺传》中之女主人公,但据赵德麟《侯靖录》卷五《辨正》载:“张生即为元稹之托名,崔莺莺亦当系托名。”《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故事中的张生(君瑞)就是元稹自己,而崔莺莺也实有其人,故《全唐诗》等书以崔莺莺当作真人实录其诗,而此诗是否为崔莺莺所作,存疑,也可能是元稹借其之手所作。《莺莺传》故事中,张生自见莺莺后,几不自持,行忘止,食忘饱,相思成疾,病在垂危。张生告之莺莺侍女红娘曰:“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莺莺传》)于是托红娘赠莺莺《春词二首》,莺莺遂作此诗以答。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鸿儒.爱情诗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169
2、
邵勋潜.优等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唐诗名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2-53
3、
郑光仪.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429-431
4、
奥森书友会.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上).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55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相当广泛的恋诗。这首诗用生动的笔触、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莺莺隐秘幽微的感情——对张生的爱恋,对他求爱的允诺。但表达得如此婉曲,十分符合莺莺的思想性格。
“待月西厢下”,借轻描淡写的手法,微妙地揭示了张生与她约会的地点——西厢,并明确了时间是月上梢头,万籁俱寂之时。因为这是一场秘密的约会,且她身为相府的小姐,一位端庄的大家闺秀,地点与时间的选定显得尤为关键,因此被清晰地标明。这里的写景并非仅仅描绘景色,而是借景传情,明确指示了约会的地点与时间。“迎风户半开”,其中“迎风”是为了衬托“户半开”的重要性。“半开”的“门”不仅是标志,更是暗号,只有门半开时,才有了幽会
简析
《明月三五夜》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一首少女邀约情人幽会的爱情诗,诗的前两句写月、写风、写户半开,点明幽会的地点和时间,暗示半开户相迎;后两句写花影动,玉人来,示意张生跳墙来会。这首诗笔触生动,构思新巧,语言含蓄,情画朦胧,表现了莺莺对张生和他的求爱允诺隐秘幽微的感情。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威明。河南洛阳人,出生于东都洛阳(一说长安万年县)。中国唐朝中期大臣、文学家、小说家,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700篇诗文 ► 189条名句
行路难·其三
李白〔唐代〕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章台柳·寄柳氏
韩翃〔唐代〕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古风·大雅久不作
李白〔唐代〕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