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陈子昂〔唐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境的敌患还没有平定,你又要像春秋时的魏绛一样,投身军旅、奔赴疆场。
在三河之地与你惆怅作别,但我们已相约:要追仿汉代六郡的英雄豪杰,在沙场建功立业。
雁门山横亘在代州以北,飞狐塞连接着云中郡。
别让燕然山上,只留存汉代将领的功勋, 要让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也刻在那山石之上。

注释
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匈奴犹未灭: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
魏绛复从戎:魏绛(jiàng),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作为唐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启蒙人物,陈子昂始终推崇汉魏风骨。这首诗跳出了普通送别诗沉溺于儿女情长、满是凄苦悲切的俗套,彻底摆脱了同类题材的悲戚基调,从宏大视角切入,勉励出征之人在沙场建立功勋,同时抒发了自身的豪迈志向,十分契合陈子昂的文学理念。

  开篇两句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极具冲击力,透过诗句既能清晰感受到边境军情的紧迫,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波动。首句暗中化用汉代令敌人胆寒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的典故,彰显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这里的 “匈奴” 一词,是以汉代借指唐代,代指当时侵犯边境的少数民族势力。诗人还将春秋时期曾用和戎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当政年间,是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所作,时间大约在垂拱(唐睿宗年号,685—688年)前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送魏大从军》是一首五言律诗,为一首赠别诗。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并抒发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慷慨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韦庄〔唐代〕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雪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亭送别

许浑 许浑〔唐代〕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