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佚名〔唐代〕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的青山虽然依旧存在,却早已与我无关;暂且在长安城中,度过这暮春时节吧。
记忆中那满树洁白的梨花,伴着一溪皎洁的月光,如此清丽的景色,不知今夜又属于谁呢?
注释
不关身:不关己事。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
暮春:晚春。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赏析
这首诗写这位作者应举落第后的心情。
“旧山虽在不关身”,意同 “家园好在尚留秦”。常建的诗既提 “长安” 又说 “留秦”,难免有重复之嫌;而这首诗说 “不关身” 虽也是因 “留秦” 所致,却多了几分遗憾的意味,用字更为凝练。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与 “且向长安过一春” 意思相近,都表达了有家难归的处境。但常建的诗把缘由全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显得淡薄,让人觉得他的心情主要聚焦于落第后的沮丧;这首《杂诗》的写法恰好相反。诗人抛开了具体的实事,转而着力刻画那种更空灵的思想情绪。
“一树梨花一溪月。” 这是故乡的景致、故土的花。故乡的梨花虽
创作背景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简析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摹写诗人应举落第后的心情。诗中既不直抒情怀,也不描写具体情事,只是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树梨花一溪月”这样恬静幽美的故乡景色,则诗人的下第之憾、羁旅之愁、乡关之思,便尽在不言中了。全诗意境空灵,情思幽微,有一唱三叹之音。
春兴
武元衡〔唐代〕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