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佚名 佚名〔唐代〕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注释
不关身:不关己事。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暮春:晚春。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简析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摹写诗人应举落第后的心情。诗中既不直抒情怀,也不描写具体情事,只是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树梨花一溪月”这样恬静幽美的故乡景色,则诗人的下第之憾、羁旅之愁、乡关之思,便尽在不言中了。全诗意境空灵,情思幽微,有一唱三叹之音。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2篇诗文 ► 860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崔九

裴迪 裴迪〔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晚秋

赵嘏 赵嘏〔唐代〕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云雾 一作:云物)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