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佚名〔唐代〕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注释
不关身:不关己事。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暮春:晚春。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创作背景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
简析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摹写诗人应举落第后的心情。诗中既不直抒情怀,也不描写具体情事,只是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树梨花一溪月”这样恬静幽美的故乡景色,则诗人的下第之憾、羁旅之愁、乡关之思,便尽在不言中了。全诗意境空灵,情思幽微,有一唱三叹之音。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唐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