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光阴一天天逝去可不饶人,从昨夜起,又换了一个节气。
寒蝉声音凄厉不停号叫,秋燕已经像过客一样准备南归。
平生只愿离开尘世去隐居,快五十岁了,心中惆怅不止。
辞官弃职这事还得由我做主,为何要被功名利禄所牵绊?
注释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日月:光阴。
饶:宽恕,饶恕。
节序:节令的顺序。
昨夜隔:昨夜还属于另一个节序,今天立秋,秋季开始了。
玄蝉:秋蝉,寒蝉。因蝉又名玄虫,故称。玄,黑色
号:蝉鸣声。
“秋燕”句:谓燕子因天气转寒,即将南飞。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次日,当时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乾元二年春末,杜甫由洛阳返回华州任上。关中地区从春天开始的旱情,一直持续到夏天仍未缓解,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米价暴涨,百姓纷纷上路逃荒。由于饥荒严重,政局混乱,而且唐肃宗排挤唐玄宗旧臣,杜甫对此很失望,决心辞去官职,携家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此诗即为杜甫想要弃官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诗人在开篇即对时间的流逝做了敏锐的提示,世上的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立秋节气,便会发现每天的气候总是有所不同的。“饶”有宽裕之意,属唐宋时的口语。“节序”是指一年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秋七月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指立秋。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随着季节的无情推移,寒蝉开始不停地鸣叫,就连秋天的燕子也已开始出发到万里之外去了。诗人以秋燕自喻,谓自己即将离开华州,如秋燕离巢一般,故以“如客”来形容。漂泊的诗人感觉到自身就像夏秋之交的燕子一样,这也是此后杜诗中经常出现的,如《秋兴八首·其三》中的“清秋燕子故飞飞”一句,可以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