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苏轼〔宋代〕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金陵赏心亭送别龙图阁学士王胜之。王胜之治理金陵,到任才一天就调任南郡。
自古以来,金陵就是许多帝王的建都之地。跟随您一同凭吊这见证兴亡的地方。斜风渺渺,细雨濛濛。芳草满布的渡口边,江南的父老乡亲都挽留您留下。
您驾着飞车凌驾在彩色云雾之上,红鸾在两侧陪驾,青鸾在前驾驭。却忽然惊讶这沙洲名叫白鹭洲。鸾鸟不愿与白鹭为伴。于是翩翩然想要落下,又振翅飞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被贬调湖州,后又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因此案,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调往汝州。同年七月(一说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送别。傅藻《东坡纪年录》:“元丰甲子七年,赏心亭送胜之作《渔家傲》。”王文诰《苏诗总案》:“甲子八月,与王益柔游蒋山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水照 王宜瑗.苏轼诗词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6-157
2、
刘石 导读·苏轼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赏析
此词开头概要地叙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着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最后以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说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风物,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
简析
此词上阕概要地叙述金陵的地理形势与历史变迁,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下阕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高洁,以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来宽慰王胜之。全词用语戏谑、笔意轻灵,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和影响,充满奇幻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宋代〕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