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三首·其一
崔橹〔唐代〕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 已经无人玩赏。
注释
回磴(dènɡ):盘旋的登山石径。
鸣鸾(luán):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阑(lán)干:栏杆。
赏析
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
创作背景
诗人在安史之乱一百多年后,来到废弃的华清宫,触目荒凉,感慨自生,作《华清官三首》,此诗为其中第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
简析
《华清宫三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从华清宫的磴道写起,再说皇帝根本不会到此处来了;次句由磴草写到云树,而今人去殿空,自然感到心寒;三句写骊山夜景;末句抒今非昔比、物在人亡的感伤之情。这首诗悼华清宫的情貌,情景交融,从对此地物是人非的描写传递出浓郁的今昔之慨。
崔橹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崔橹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36篇诗文 ► 6条名句
对雪
杜甫〔唐代〕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