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阳台帖

李白 李白〔唐代〕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 物象千姿百态,
不是有了老练娴熟、清新豪建的笔法就能刻画描述穷尽的。

注释
清壮:清新豪健。

创作背景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而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擅长山水画。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宫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振濂. 李白《上阳台帖》臆说[N]. 杭州日报,2017-08-17(017).

简析

  《上阳台帖》是一首四言古诗。此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从书法艺术上来说,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艺术鉴赏

点画
  《上阳台帖》其点画如行走在云烟之中,大有收天下于一纸的旷达情怀。书法作品作为心理节奏和性格的折射,《上阳台帖》中的每一个墨点、每一根线条都很自然地渗透着李白的这种性格,表现了李白官场绝望后的一种清壮沉雄、自然放达,正如作品中所书:“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其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阳台帖》书法苍劲雄浑,气势飘逸,落天纵,笔力劲健,收笔处一放开锋,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其用笔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是《李白墓碑》中所称的“思高笔逸”的真实写照。 

结体
  《上阳台帖》其字宽博开张,稚拙而又放逸,其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

展开阅读全文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8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二首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晓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李白〔唐代〕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