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博阳山火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十月原野枯,连山起狂烧。
高焰过危峰,飞火入遐峤。
玉石被焚灼,谁能见辉耀。
猿猱失轻捷,亦不暇相吊。
长风又助恶,怒号生万窍。
炎炎赤龙奔,划划阴电笑。
愿倾寒江潮,势逆难沃浇。
愿倾天河水,虽顺云衢遥。
青松心已烂,蔓草根未焦。
小农候春锄,寒客失冬樵。
谁知兼并子,平陆闲肥饶。
不易天地意,长养非一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月的原野一片枯黄,连绵山脉燃起了猛烈的大火。
高高的火焰越过险峻山峰,飞舞的火光冲入远方的山峦。
珍贵的玉石被烧毁,人们再也无法看见它们耀眼的光芒。
猿猴们失去了安逸的栖身之地,也来不及互相悼念。
狂风助长了火势,火焰愤怒地在无数个窍口咆哮。
火龙奔腾,阴云中电光闪烁,发出嘲笑之声。
盼望能引来寒江的潮水,将火势逆转,使其不再蔓延。
我愿倾尽天河之水,即使它顺着云间之路流向远方。
青松的心已经被火焰侵蚀,蔓草的根却未被烧焦。
小农在等待春天的耕作,而寒冷的旅客失去了冬天取暖的柴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火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火势猛烈,烧毁了珍贵的宝物,破坏了动物的栖身之地,令人无法相互慰藉。诗人希望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扑灭火势,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诗人还通过对青松和蔓草的描写,暗示人与自然相比,生命力脆弱而有限。最后,诗人提到了天地的意图和长时间的培育,强调了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智慧。 这首诗词在形象描写上富有变化和对比,通过火焰、狂风、火龙等形象的运用,展现了山火的猛烈和可怕。同时,通过描绘被烧毁的玉石和失去栖身之地的猿猴,表达了火灾带来的损失和痛苦。整首诗词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抒发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162篇诗文 ► 2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咏夏景

谢逸 谢逸〔宋代〕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陆游〔宋代〕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苏轼〔宋代〕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