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通驿公馆南边有一座水亭,四角飞檐如鸟翼展翅,矗立在水边高崖之上。起初由前代理县令河东薛公主持修建;现任陇西县令李公明化,拓展功能完成事务,又增架横梁建造阁道。白日在此轻抚闲琴,夜晚对月小酌,实为迎送宾客、饯别远人的绝佳境地。然而水亭建制已久,一直无人知晓该如何命名。司马武公,才学高深博通古今,见识超越世俗之外,曾凭靠胡床,推起头巾长啸吟咏,对前长史李公及诸位同僚说:“此亭横跨姑熟水畔,可称为‘姑熟亭’。” 如此佳名胜景,自当由我辈开创。再说那些身佩官印的官吏,若有大贤身处此境,便如漫游青山、卧眠白云,逍遥放达无拘无束,何处不可安适?若才具平庸者居此,却会窘迫自缚,如同
全文以姑熟亭的营建历程为经,以雅集题咏之事为纬,借“大贤栖青山枕白云,俗才困尘网弃风月”的对照,阐释庄子的逍遥哲思。骈散结合的笔法既细腻勾勒“四甍翚飞”的楼阁景致,又穿插“翰林客卿挥辞锋”的宴饮场景,展现盛唐文人以诗会友的风尚。
文中“河英岳秀皆为弃物”等句,映现出作者对世道弃才的感喟,被学界视作其“世弃我”理念的典型呈现。此作融合地理考述与哲学思辨,彰显李白散文豪逸清旷的艺术特质。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8篇诗文 ► 59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