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堂五首·其一

苏轼 苏轼〔宋代〕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西山遮掩了一半江堤,此处的楼台馆阁一时间全都朝西。
独有南堂建造在西南方向,可以卧看千张风帆在浅滩收起。

注释
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西山:即樊山,在今湖北武昌西,与赤壁隔江相对,上有苏园,为苏轼贬居黄州时的读书处。
此邦:指黄州。
台馆:楼台馆阁。
浅溪:谓浅滩,近岸水浅处。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6-127
3、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7-198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本首诗就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曹济平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13-415
2、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简析

  《南堂五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先描绘临皋亭依傍西山、俯临长江的地理形势;接着用特写镜头刻画南堂窗含大江,极目远眺的景色:只见江中千帆停泊,江面一片烟波渺茫。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景物寥廓的画面。全诗视野开阔,以淡雅之笔摹写出一幅山水画卷,令人读来心旷神怡。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1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扬子江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渚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菊

郑思肖 郑思肖〔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