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自然诗

韩愈 韩愈〔唐代〕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甿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自从二主来,此祸竞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果州南充县有个贫寒的女子,名叫谢自然。
她痴呆木讷没有什么知识,只是听说世上有所谓的神仙就轻易相信。
于是就起了轻生的念头而去学习仙术,一个人去了金泉山修习道术。
世上的繁华荣誉她都纷纷弃绝,甚至将父母养育的慈爱也都抛诸脑后。
她集中思想,一心一意地去感应魑魅,恍惚的神情很难呈述出来。
有一天她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感到有云雾生腾在其间。好像听到了来自冥冥之中的笙竽之乐。
白天一下子变得幽暗阴晦,凄冷的风景也令人不寒而傈。
屋檐和楹梁忽明忽暗,五色的光芒不停地变更。
在旁观看的人都只剩下了惊骇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尽管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并未取道教而代之,道教在社会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成仙一事的广为流传就是明显的例证。谢自然是一个女道土,相传她于贞元十年(794年) 十一月二十日辰时,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韩愈以儒道自诩,既排斥佛教,亦排斥道教,尝自比孟子之排斥杨、墨。他平生反对宗教,反对迷信是始终不懈,坚定不移的。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针对谢自然一事的传说,韩愈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主编. 全唐诗大辞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33.
2、 胡淼著.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615.

赏析

  韩愈这首诗揭破神仙骗术,批判封建迷信,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目的在于警醒世俗大众,认清得道成仙的欺骗伎俩。

  诗歌的结构简洁明了,在叙述学道成仙的种种传闻时,韩愈巧妙地运用了诸如“慌惚难具言”、“踯躅谁敢前”、“影响无由缘”等模糊而闪烁的措辞,暗示了这些所谓的神仙事迹,实则缺乏确凿的见证和真实的依据,只是被一传再传,愈发神秘玄乎。这种表达方式,无疑让头脑清醒的读者洞察到了其中的虚伪和欺骗。

  在后半部分,韩愈痛心地写道:“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他以此感叹谢自然这位寒女的悲剧,她因迷信和愚昧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但韩愈又提醒:“来者犹可诫”,希望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谢自然诗》,典型地体现“以文为诗”的特征,作者首先概述谢自然学道羽化的过程,接着叙述各方面对此事的荒谬反响,以此设置诗人准备给予剖析和批判的对立面。然后,作品转入分析批判,并在分析批判中阐明诗人的独到见解,抒发诗人无比愤慨的情怀。这样,整首诗歌便如同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政论文,表现了疾恶如仇、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整首诗风格平实,语言浅显,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大概是为了便于广大民众接受,从而达到家喻户晓、深人人心。至于宣扬科学,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4篇诗文 ► 17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

佚名 佚名〔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风行

李白 李白〔唐代〕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