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杜甫 杜甫〔唐代〕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诗人宋之问的旧山庄别墅,孤零地坐落在河南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的山腰。
恰好我绕道经过此处,见人们在此随意出入,也许我还有机会再一次吟着诗歌经过?
我停留下来向老人询问宋公的子孙家世,老人告诉我,他家已无人了。我对着依然如故的山河,感到十分冷落、孤寂。
看到宋公当时的园林树木,愈加使我回忆起昔日的情境而感到悲伤,真是越到走下坡路,凄厉的寒风越多!

注释
宋公:指宋之问,初唐诗人,曾任考功员外郎。字延清,虢州弘农人。首阳山在河南府,虢与河南为邻,故宋有别墅在焉。池馆:指山庄别墅。
首阳:山名。阿:山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为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结识名流以提高声誉,游历了许多地方。在路经诗人宋之问故乡汾阳时,不禁想起了宋之问虽然文著一时但下场飘零的旧事,感于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写下了《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贵云,王珂君编著.《中国名酒 汾酒 上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12页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是写过宋之问旧庄,后二句则写对旧庄而有感。

  第一句“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是交代事件和地点,用场景的描写勾勒出萧瑟零落的场景,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句“枉道祇从,吟诗许更过”,是全诗的主旨。杜甫之所以枉道过宋庄,而且那么匆忙,主要在于他相当尊重宋之问的诗作,所以他说:为了吟诗,也许会再一次访问这位诗坛前辈的故居。宋之问媚附张易之等权贵,以善写应制诗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其人杜甫是不取的,所以全诗只及其诗,不及其为人。杜甫能做到不因人废诗。

  第三句,“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是说访宋之问的子孙家世,对着依然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交代事件和地点,用场景的描写勾勒出萧瑟零落的场景;颔联是全诗的主旨,诗人能做到不因人废诗;颈联为宋之问“迹在人亡”而感到悲伤;尾联通过将军树来借景抒情,增加了悲凉的色彩。该诗从现实写去,又多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怆和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2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杜甫〔唐代〕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至

杜甫 杜甫〔唐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浮灰 一作: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