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宋代〕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如云的雪浪滚滚而下,千里奔腾,阻隔南北。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难以逾越,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就算有前秦那么多的兵力也不能吞并我们的土地。想当年,苻坚率百万之众,很快长驱直入到达东晋边境。破强敌,主要在于谢安处理筹划很得当,从容指挥。
真是伟大奇迹。淝水之上,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八千戈甲,摆阵抵挡蛇豕之敌。谢安挥鞭驾车在战旗招展的主力阵前调兵遣将,坐谈之间击退北军,使之望风披靡。苻坚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东晋延长国祚,广大民众得到庇护,其功业之伟大,不亚于《诗经·小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之功。
注释
淝:淝水,
鉴赏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据传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在观望长江时,曾感叹地说:“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伐吴,都未成功,长江阻隔,是其重要原因。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高宗如果稍有恢复中原之志,就应利用天险,加强设防,固守长江,
创作背景
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新政权。他满足于偏安江左,不敢收复中原。不少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李纲感于时政,曾写了七首咏史词。这首《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就是七首咏史词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201-202
简析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一首咏史词。这首词结构谨严,语言刚劲,风格沉雄,是咏史词中的佳作。词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层层推进,有条不紊,既明写东晋方面的地利、人和,又暗写前秦由长驱直入到仓皇溃败的全过程,显示出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1607篇诗文 ► 66条名句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文天祥〔宋代〕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寒蛩 一作:寒虫)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