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又勾起愁思绵绵。
病卧寺庙却仍然一心向“道”,羽人国常在你梦里绵延。
体悟大道而喜爱“知止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残月微光映照着空壁石岩,虚掩门扉等候秋虫入室长鸣。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金一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首诗消除离人忧怨。

注释
⑴娄秀才:即娄图南。
⑵客:指娄图南。何焯《义门读书记》:“谓娄将入道也”。
⑶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和十年(815)秋。元和七年(812),娄图南途经永州,寓居永州城南二里的开元寺。当时柳宗元心情悒郁,遇见娄便一见如故,常来开元寺与娄探讨佛理,聊以自慰。娄图南一度生病,曾有诗给柳宗元叙说病中的寂寞,柳复诗为其宽解。

赏析

  此诗的前二句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愁怨忧思。娄图南常年飘零在外,羁旅天涯,今又客居他乡,难免不生愁绪。这一“思”一“愁”,既抒发了情感,又点明了娄的部分病因。三、四句“梦绕羽人丘”,进一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原来,娄整日魂牵梦绕的是如何入道,虽然被称为“居士”,也“将入道”,但终究还没有入道,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了解,只有诗人深谙其中奥秘。诗的前四句,诗人不仅摹写其状,更主要的是通过娄病这一情形的描摹观照娄的内心,为下文劝勉娄图南做了铺垫。

  诗的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娄图南甘于清贫,乐于求道,并为入道孜孜以求,文才“传咏都中”之名已丧失殆尽。要想找回“遗名”,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前二句奠定愁怨忧思的感情基调;三、四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七、八句,勾画了一幅独守残月空壁、候虫入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又是抒怀之言。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不仅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也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愁思”和“离忧”。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40篇诗文 ► 192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曲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白 李白〔唐代〕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