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泛颍

苏轼 苏轼〔宋代〕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生性喜爱靠近水,得到颍州西湖实在是意外。
到达任所才没有多少时间,却大多数时间都是到颍河之滨来。
小吏和百姓互相说笑:这个太守真是老迈而痴呆。
其实并不是太守痴呆,要知道流水自有其美好的姿态。
环绕郡城十多里,水流不急也不慢。
上流的水笔直而澄静,下流的水曲折多波澜。
我从画船上俯视明镜般的水面,笑问水中身影你是哪一位?
忽然间风过处水面泛起微波,湖面上的微风吹乱了我的胡须和双眉。
水中波底分散成无数个东坡,一会儿风平浪静我的身影又在此地。
这哪里是水存心将人捉弄,它不过是和我做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元祐六年(1091)八月来知州事。元佑(1086—1094)初期,司马光一派上台,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经过多年阅历,看到“新法”实效,认为“不可尽改”,不肯“唯温(司马光封温国公)是随”,因而又为司马光一派所排挤,由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出知颍州。当时便有人说:“内翰(翰林学士承旨的雅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王直方诗话》)秦观也给苏轼寄诗说:“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这首题为《泛颍》的诗,也就是写游湖的事。一方面,政简刑轻(即不去压榨百姓,不去掠夺民财),在封建社会中已算循吏;另一方面,当时,王安石变法已经失败,原来两派的政见之争,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写出诗人寄情西湖,想在自然风光中超脱官场的扰攘纷争的心情。

  首两句,十字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生性喜爱水;二是颍水之“奇”;三是言外之意,对颍爱得更甚了。接着写出“到官十来日,九日河之湄”,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行动,因为从来未见过这样的“使君”,正是通过这一极不寻常的行动,写出了泛颍之勤,从而反映爱颍之深。他像拉家常似的,由颍到泛颍,由爱好到行动,作了初步介绍。至于颍之“奇”处与泛之可乐,留待下文再写。

  到了下文,他妙想天开,用“吏民”的“笑相语”把诗境展开。吏民笑他“老而痴”,好像是贬语,其实却是亲昵的表现。苏轼在另一首诗中,代别人说:“吏民莫作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泛颍》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将水动静相生的情态看作是水在与他嬉戏,由此更想到声色货利眩惑世俗之人,得失即在须臾,亦如玩笑。但他说明,不同的是水不磷不缁,不会使人迷失清高良善的本性,既写出水的品质,也借以自明淡泊之志。最后以友人们同泛颍水各有所赋,也各有所得总束“泛颍”之举。这首诗写出诗人寄情西湖,想在自然风光中超脱官场的扰攘纷争的心情;该诗融叙事、写景、说理为一体,明畅自然,跌宕多致。诗中写他喜爱颍水、十日九临的情形,从吏民口中绘出一个嗜水成癖的亲切的长官形象。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5篇诗文 ► 482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盐角儿·亳社观梅

晁补之 晁补之〔宋代〕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守岁

苏轼 苏轼〔宋代〕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