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园即事
王勃〔唐代〕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郊外院落中,云烟蒸腾的春光,我早已先一步赏遍。院中青翠的松竹,早已承载了我多年的心意。
崖壁断裂处,宛如绘有图景的屏风;悬崖间飞流而下的山泉,声如琴音般悦耳。
南亭四周百草丰茂,北院因花叶繁盛,更显幽深静谧。
不问俗世纷扰,闲居自有诸多乐趣,尽可把酒赋诗。为寻这份自在,我决意弃官归隐。
注释
郊园:城外的园林。
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
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
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
画障:有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时,大约为总章元年(668)前后。春日里,诗人外出游赏郊外的园林并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晓彩 姜剑云.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32-33页
赏析
这首春日诗作清新自然且章法谨严,不局限于客观摹景,更融入诗人主观体悟,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言:“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首联既明诗人心迹,又为全诗定下绘春咏春的基调。颔联转写春中山景与山泉,以画障喻山、鸣琴拟泉,借“疑”字传递主观感知,暗合二者神似之处。此联虽未直写色彩与声响,却处处透着明艳与悦耳,侧面描写比正面刻画更能激发想象,添趣不少。颈联则转为正面描摹春草春花,“合”“深”二字精准渲染出春意满溢、生机勃发的景象。尾联收束于诗人游春后的心境,既与首联呼应,又抒发了沉醉自然、渴望
简析
《郊园即事》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春天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开合有度。诗中的烟霞、松竹、院舍、鸣琴、酒赋,勾勒出一幅优美生动的田园隐士的生活图画。整首诗运用比喻、对偶,状物生动;融入闲情雅意,自然和谐,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流露出诗人想要弃官回归山园的愿望。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5篇诗文 ► 423条名句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高适〔唐代〕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海月 一作:明月)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版本一)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版本二)
马嵬坡
郑畋〔唐代〕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难忘 一作:虽忘)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