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
刘基〔明代〕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雨萧瑟间,鸡鸣四下响起。立身天地间,我竟难寻如刘表般的贤才;杜鹃啼鸣似带泪痕,落花含憾飘零,满是哀伤柔弱。夜空昏暗,月亮也失了光彩,星辰隐没在薄雾里,远处角声缥缈。望着镜中白发,我竟想问那作《登楼赋》的王粲,这新增的华发,到底又多了几分?
遥望家乡,不知在何方——青山朦胧,峰峦低矮。曾有的几番归梦,都被风儿吹散,又被群山阻隔。琴瑟的弦已然僵冷,吹笙的手指也透着寒意,唯有遥望天边高飞的鸿雁。阶前没膝的莎草、遮蔽日光的庭树,竟让人分不清是清晨还是黄昏。
注释
鸡鸣:化用《诗经·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侧身:同“厕身”,即置身
赏析
词的上片借刘表、王粲的典故,道尽怀才不遇的郁闷,开篇“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便出手不凡——化用《诗经·郑风·风雨》中“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之句,“风雨”暗喻乱世动荡,“鸡鸣”则象征君子在浊世中不改本心的气节。这一句正是读懂全词意趣的关键:若缺此句,易将词意误读为单纯的悲秋思乡;有此句,方能明了词人藏在字里行间的“英才思明主”的择木之心。
汉末时,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百姓流离,而荆州刺史刘表治下安宁,成为避乱之地。王粲因与刘表有同乡世交之谊,曾前往投靠。词人此处提及刘表,并非泛泛赞美,而是以王粲自比的延伸——他重笔勾勒出风雨交加、鸡鸣四起的寒凉昏暗之景
创作背景
此词为刘基落魄时所作。在朱元璋请他赴金陵之前,刘基已经四次出仕而又四次辞官,但又一次一次地隐而复出,虽不能为而又心有不甘,于是时常登楼远眺,感慨节序,看似流连光景,实是壮心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基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2、
洪静云.深沉勃郁的英雄本色——解读刘基词《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9):43-44
简析
词的上片用汉末刘表、王粲事,抒写怀才不遇的郁闷;下片抒写乡愁,抒发词人为朝廷命运担忧、为个人前途而苦苦思索的情志。全词以啼鹃、落花、断魂等意象的迭加与组合,托物寄兴,志深笔长,造语典雅,是词人此时矛盾、困惑心情的写照,充分显示出刘基词“沉郁苍凉”的风格。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1678篇诗文 ► 272条名句
行台闲咏
石玠〔明代〕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