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杜甫〔唐代〕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里香积寺下面的涪江深不流,远处矗立在山腰处的高阁让人发愁。
翠绿的山壁前,微风吹着细细的孤云,山间枫林因背着日光显得格外稠密。
带着回廊的小院一片寂静冷清,夜晚时分,在水中洗浴的凫和江畔飞行的鹭鸶非常悠悠闲闲的样子。
香积寺应该就在藤萝之外,天黑的时候应该就能到达。
注释
春江:春天的涪江。
深不流:因水深看不见水的流动。
官阁:官方修建的供人游憩的亭阁。
迥:远。
稠:多而密。
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凫:野鸭。
简析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春江之深静与山腰官阁之高远相映,托出一种愁绪;颔联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幽静与美丽;颈联写小院回廊的寂静与傍晚时分浴水凫鸭与飞翔白鹭的悠闲,将山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尾联是诗人对自己行程的预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寺晚景图,充满宁静与淡淡的哀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卢纶〔唐代〕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咏史
戎昱〔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