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善赏花吟

邵雍 邵雍〔宋代〕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的人不善于赏花,只是喜爱花的外貌。
有的人善于赏花,但只是喜爱花儿的绝妙。
花的外貌在于颜色艳丽,颜色这种东西人是可以效仿制造。
花儿鲜活生动的绝妙在于精神, 精神这种传达内涵气质的东西,人是不能仿造的。

注释
或:或许。
效:仿效。
造:仿造。

简析

  《善赏花吟》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赏花为例子,探讨了关于美学鉴赏的问题,历来在美学界引起美学家的关注。诗中谈论了审美联想的意义,即花的姿态、神韵,与人类执着、自由、进取以及爱生死的心理相沟通,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对“花之妙”和“花之貌”的不同追求,正是艺术家与普通人在审美上的区别所在。

赏析

  把“花之妙”与“花之貌”对立起来,似不妥。因为赏花人首先被花貌所吸引,然后才感悟花妙。但邵雍强调“花妙”强调“人莫造”的个性“精神”,对于艺术形象(形式)创造,至关重要。其实花色与花韵是一体的。色中有韵,韵中有味。有“花之貌”——艺术之形,才可言美的内质。那种只有“花之貌”而缺乏“花之妙”的作品形象,自然是肤浅的。艺术形象(形式)创造,归根到底是艺术体验的显示,是艺术家对生命和内在精神的感悟的引发和拓展。“大都入之愈深,则言之愈质,言之愈质,则其传愈远。夫质犹面也,不华而饰之朱粉,妍者必减,媸者必增也。”袁宏道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形式与感悟的关系,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感受愈深刻,形式就
展开阅读全文 ∨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1652篇诗文 ► 43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张孝祥〔宋代〕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