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苏轼 苏轼〔宋代〕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携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五成群挤在棘篱门前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踩破了红色的丝绸裙子。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乌鸦和老鹰盘旋在举行赛神活动的村子上空;黄昏时分,我在路上遇见一个喝醉的老人,正卧在道旁。

注释
旋:立即。
使君:词人自称。
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
罗裙:丝绸裙子。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乌鸦、老鹰。
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聚在家门口探望使君的模样,以及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场景。

  上片着重刻画农村姑娘匆忙梳妆、争相探望使君的画面,格外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 一句,写村里姑娘急忙梳妆打扮,赶去看望途经的使君。一个 “旋” 字,精准勾勒出乡村姑娘的特质: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女子那般 “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虽有爱美之心,却只需简单装扮便足够;同时,这一字也道出她们探望使君的迫切心意。“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五成群聚在荆棘围成的篱门前,你推我搡,争相打量远道而来的使君,其活泼自然的神态不言而喻。“相挨踏破茜罗裙”,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34-739
2、 刘石 评注·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简析

  这首词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词的上片主要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下片转而描写祭祀的情景。全词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人情味与自然之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温馨而又生动的乡村世界之中。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 苏轼〔宋代〕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张先〔宋代〕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苏轼〔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