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
《列子》〔先秦〕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夸父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想要追逐太阳的影子。追到太阳隐没的隅谷的边上,口渴了想喝水,便跑到黄河与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不够喝,准备到北方大泽去喝。(夸父)还没有走到,就在路上因口渴而死了。他死前扔弃的手杖,浸润在他尸体的脂膏血肉之中,生长出一片桃林。桃树林绵延弥漫,方圆几千里。
注释
隅谷:代神话传说中日没处。
河渭:黄河与渭水的并称。
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
 
 
简析
 
 
  此文描写夸父逐日的古老传说,展现了他面对未知的无畏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其精神在自然界中的延续。夸父追逐太阳至隅谷,象征对光明的不懈追求;饮尽河渭之水仍不满足,体现其毅力;最终道渴而死,表现出人类在自然前的渺小。其杖化为邓林,寓意精神传承,象征夸父精神的影响力。这则神话故事体现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自然的敬畏及面对困难的坚韧。
 
 
灵台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先秦〕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论语六则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