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杜甫〔唐代〕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汉代的寻源使者张骞,正是从秦州之路自天上归来。
他见到的那个牵牛人与我们相距有多远?他开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国马至今还能输送过来。
远望幽燕之地仍为叛军阻隔,郡国的道路何时才能打开?
东征平叛的健儿已经凋尽,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
注释
寻源使:指张骞。汉武帝令张骞寻黄河之源,张骞乘槎而去,找到源头。
“牵牛”句:《荆楚岁时记》载,张骞乘槎西行经月,至一处,见一女在织布,夫牵牛在河边饮水。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
简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寻源使历经艰辛从远方归来的场景;颔联用典,说汉使开通了中西道路,至今还能通商、进货;颈联直接抒发了对国家统一、郡国安宁的渴望;尾联以哀婉的羌笛声作为背景,既表达对东征健儿牺牲的哀悼,也寄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首诗借汉使以慨时事,昔易今难,今不如昔,古今对比,借古伤今,突出了此诗批判时政的鲜明主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28条名句
滕王阁
王勃〔唐代〕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天末怀李白
杜甫〔唐代〕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