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江畔
白居易〔唐代〕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岸边草地散发阵阵青草气息,沙滩被阳光照的暖暖的,水面上倒映着睛空的云朵,这风景让我回忆起在帝京的日子。
春天的气味还和往年一样,但和我今天糟糕的心情是不相宜的。
听到在树下莺的叫声,我无言沉吟独自而立,在江边骑着马漫无目的地行走。
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怅然若失,长久凝望,明天家乡就该是清明节了吧。
注释
信马: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下邽: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
简析
《寒食江畔》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春天芳草、暖沙、清水、白云交织的美景,引发对帝京的怀念;颔联对比往年春天的愉悦与今年因病而生的烦闷;颈联写在树下听到黄莺啼叫而沉思站立,后又随意骑马在江边漫步;尾联突然见到紫桐花而引发怅惘,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还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神伤之感。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 1886条名句
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