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蓟北归

高适 高适〔唐代〕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策马奔蓟北,北风啸边地,马鸣含哀。
远望山口唯苍茫,出峡方见胡天阔。
五将深捣敌境,前军仅半归。
谁怜失意客,弹剑独归来。

注释
蓟(jì)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驱(qū)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豁(huò)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而歌“长剑归来”,后受到重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开篇两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笔法独到,于律诗里巧用顶针叠字之法——两句间两个“北”字前后勾连、彼此呼应,烘托出浓重的“哀”意。既借“边马”之哀作客观映衬,更暗蕴“驱马”人内心的悲戚,一笔双关,为全诗定下基调。

  紧承其后的“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承接上联意象续写“驱马”赶路之景:北风呼啸之下,征途更显苦寒,让前文的“哀”意又深一层。

  到“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诗意从先前自然之景与个人之哀,骤然转为痛悼唐军惨败的悲怆——“哀”字自此被赋予更宽广的社会意涵:哀阵亡士卒,哀国家危难,亦哀用人不当之憾。

  尾联则再度呼应首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一年(733)闰三月,唐军大败于契丹和奚。该诗作于这年冬天,诗人自蓟北南归,回忆起这惨痛的教训,感慨庸帅误国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有所感,写下来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佘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12页

简析

  《自蓟北归》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情;颔联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颈联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尾联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哀情尽数渲染。全诗言辞悲壮、苍凉,画面苍茫、旷远,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之情。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 48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夜作

高适 高适〔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田园乐七首·其六

王维 王维〔唐代〕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 一作: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居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累 一作:束)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