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堂主人未曾凭文章得享青云直上,反倒因诗文招祸,最终被贬谪至黄州。当年他在此地写下慨叹曹操、刘备兴亡的词赋,如今那些千古流传的历史遗迹,却已杳无踪迹。
放眼望去,只见岸边岩石尽呈赤色,赤鼻矶径直插入白浪翻腾的江心。夜半时分,他慨然一声长啸,天地仿佛为之生出悲意,竟也显得逼仄起来。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内。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有赤矶山,为当年孙、刘联军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黄冈县,临江有赤鼻矶。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核心是借赤壁之题追怀曾被贬至黄州的苏轼,又透过苏词追思历史兴亡,最终抒发作者“明知兴亡如梦幻,却仍执着于人间”的痛苦心境。

  词的起韵未作铺垫,笔调急切率直,开篇便为才华横溢却屡遭贬斥的苏轼抱不平。紧接一韵聚焦苏轼的“文章力”,特意选取其赋写“曹刘兴废”的内容——既贴合“赤壁怀古”的题面,也暗合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关注。“千古事,尽陈迹”一句,既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也藏着作者对历史人物与英雄功业的幻灭感:他向往“生前身后名”般的精神永生,却从历史中看清美名难恒。与苏轼善以“物我有尽与无穷”自我排遣、达成精神超脱不同,作者执着于现实,这份矛盾与痛苦暂被包裹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辛弃疾曾出仕湖北,并在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辛弃疾在此地因相同境遇起兴,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M]. 北京:中国书店,2006 ,1359.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游览赤壁,因赤壁而缅怀苏轼,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下片先写江景,结尾三句突出“啸“、”悲“、”窄”三字, 表达了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受压抑的志士共同的悲愤之情。全词隐含江山依旧、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之慨,充溢着激烈动人的感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 蔡松年〔宋代〕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驿二首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苏轼〔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