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唐代〕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悬挂着刚刚升起的月亮。
露水泛出闪亮的光茫,闪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
秋风摇动树叶像摇摇欲坠的白玉令人愁怅,枝干上微微挂着露珠。
这寒冷的气温让人怀疑是不是秋天已经过去,细小的声音都能在这夜里被人察觉。
月光流遍空气中,被露水湿润的东西都能很容易被看见。
不厌烦的看着外面的景色可以让我抛开的疲倦,将这美好的景色都聚在一起更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滴沥:流滴。
荧煌:辉煌。
夜阑:指夜残;夜将尽时。
创作背景
《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七将此诗列入“省试”类,可知这是唐代的一首试律诗,押题中“寒”字韵,具体作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国忠主编;韩立平,王婧之,独孤婵觉注评. 唐代试律诗[M]. 合肥:黄山书社, 2006:66-67.
赏析
此诗是一首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从正面直接破题。一破“梧桐叶上”,一破“月夜见寒露”。“初团”二字暗指此时入夜不久,同时总起全诗。第二联紧承首联,描写月光照射在下滴的寒露上所折射出的光辉。一个“满”字不仅形容出露珠的晶莹剔透,而且将其将坠未坠之态表露无遗。第三联采用比喻手法,对风摇枝动,露珠滴落作了动态描摹。第四联从视觉转入感觉与听觉,转而点明时间,入夜已深。第五联转开去,作全景式的描述。尾联作者发出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深沉感慨,令人深思。“将晞”二字,暗示此时夜已将尽,黎明在即,同时与首联“初团”二字相呼应。
在这首诗里,梧桐树叶上的露珠泛着秋夜满月的光芒,虽未直接
简析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是一首五言排律。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诗人浓烈的兴趣,并由此发出美好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深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秋景的依依不舍。全诗对露水生成、形态、变化、环境和消失的描写十分细腻,形象生动,把露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戴察
戴察,唐,诗人。字彦衷,苏州人。德宗贞元初屡获乡荐,以家贫未赴举。贞元四年(788)以家贫无力承担赋税,投诉于刺史韦应物。其后行迹无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1篇诗文 ► 6条名句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唐代〕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折荷有赠
李白〔唐代〕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