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瓣如雪纷飞,杏花正艳红。
夜深时秋千索斜斜垂挂,楼阁在朦胧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注释
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
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
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参考资料:完善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切入描写。“恻恻” 二字,用以形容轻寒天气中透出的凄切之感;“翦翦” 则描绘微风轻拂却裹挟寒意的状态。这句精准点出寒食节 “乍暖还寒” 的时令特征,借带着轻寒的微风,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却不算沉重压抑的氛围。“恻恻”“翦翦” 两个叠词,读音轻柔细微,与所描写的轻寒、微风特点极为契合。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围绕时令展开,却转而从花草开落的角度着笔。梅花已然开过,正飘洒着如雪般的花瓣;杏花却正值盛放,开得鲜艳夺目。这句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寒食节里明媚秀丽的春光,与上句的凄迷色调形成巧妙对照。若说上句隐约透露出因思念他人而生的孤寂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338篇诗文 ► 6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