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大夫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看见那些上门求医的人充满了门庭,忙碌得没有空闲。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那个名医)跑了上去告诉那个人说:“在煎药之前加入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询问那个大夫是什么缘故,大夫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竟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庸医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注释
明:明朝。
尝:曾经。
术:技术。
效:有效果。
辄(z
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讽刺一些不高明的医生。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轻则影响医疗效果,重则伤及性命;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本文还讽刺了那些盲目从众,听信传言,去看庸医的百姓。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