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魏王堤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朵在寒意里尚未绽放,鸟儿也有气无力地啼鸣,我骑着马随意漫游,直到夕阳西下。
天下何处不是春日?一场姹紫嫣红的烂漫春光,眼看就要到来,魏王堤上的柳丝,已垂得格外修长。

注释
魏王堤(dī):洛水流入洛阳城,溢而成池。贞观中以赐魏王李泰。池有堤以隔洛水,名魏王堤。
慵(yōng):懒,没气力。
信马;骑马随意而行。
柳条无力:形容柳丝下垂很长。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献奇,陈长安.洛阳名胜诗选: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12月:180

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描绘的是冬尽春来的时节,可春寒依旧料峭,那般百花竞放、莺歌燕舞的春日盛景还远未降临。既然见不到半分值得驻足欣赏的春景,诗人也只能在长堤上随意骑马漫游,带着几分无奈消磨时日。可春天绝不会毫无踪迹,心思细腻且敏感的诗人,忽然捕捉到了春天降临的痕迹——长堤两侧的嫩柳,已然抽出柔枝轻拂堤岸,为世间添了一缕春意。

  从全诗的意境来看,这首短诗堪称一首寻春、觅春之作:还未等春天真正到来,诗人心中已涌起寻春的念头,于是来到魏王堤上寻觅春日踪迹。此时寒意虽仍笼罩大地,看不见花朵的倩影,听不见鸟儿的鸣唱,可诗人却从已然变得柔软的柳枝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年)春,此时诗人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作者在魏王堤春游时,见到洛阳城郊的冬末景色后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174

简析

  《魏王堤》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后两句写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拟人与谐音的修辞手法,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显露出诗人敏锐的触知和情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90篇诗文 ► 187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田家

聂夷中 聂夷中〔唐代〕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