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姚燮〔清代〕
唾麝融丹,研螺蘸碧,纱楞嫩日阑几。煮梦光阴,缠春心事,怕换阑残滋味。蔻年绮恨,多拨过、琵丝弦里。聊写崔徽小影,怜渠一丝魂寄。
雕台旧根半萎。剩毫端、玉温脂腻。且剪锦囊深贮,莫教憔悴。霎地斜阳近水,有若许、东风闹沉醉。好趁香浓,双鸳稳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用麝香融化丹砂,研磨螺状的颜料蘸取翠绿,用纱制的画框在温暖的阳光下烘干几许。光阴如梦一般流转,心中满是春天的思绪,却又害怕在换季的残花败柳中尝到失落的滋味。年少时的绮丽遗憾,多次随着琵琶弦声消散。姑且描摹一幅崔徽的倩影,怜惜她那微弱的魂魄寄托于此。
雕花台上的旧根已经半枯。剩下的只有画笔尖端温润的玉脂香膏。且将这些剪成锦囊深藏,不要让它们憔悴凋零。转眼间,斜阳照在水边,东风吹来,带着一阵醉人的喧闹。趁着这浓郁的香气正好,两只鸳鸯安心地相拥而眠。
注释
麝:麝香。
嫩日:不强烈的阳光。
毫端:笔底;笔下。
脂腻: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3916篇诗文 ► 2条名句
感旧四首·其三
黄景仁〔清代〕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